3月7日,总局教练员学院召开教练员教育发展研讨会。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司局和运动项目中心(协会)、高校及科研院所负责同志及专家(教练)代表共30余人参加。会议集中研究我国教练员教育发展相关问题。
会议认为,教练员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、核心和先导力量,其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竞技体育成绩、全民健身普及与青少年体质提升。当前,我国教练员队伍面临培训体系碎片化、基层能力薄弱、国际化水平不足等挑战,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构建科学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的教育培养体系。与会代表一致强调,教练员教育发展应体现三大核心任务。一是在教育强国、体育强国、全民健身战略指引下完善教练员管理和教育培养体制机制;二是构建分层分级分类的课程体系,融合通识教育与专项技能,加强教练理论研究,充分应用数智技术,提升教练员科学执教与终身学习能力。三是积极研究世界体育强国教练员培养模式,通过开展联合培训、等级互认及学术交流,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教育发展支持体系。
钟秉枢、刘大庆、赵杰修、佟立新、袁守龙、王海滨、郭士强、张斌、董栋、孙丹、郝强等专家(教练)和领导以及竞体司、青少司、人事司、科教司相关同志还就如何完善《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发展规划(2025-2027)》编制提出建议。
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、总局教练员学院院长樊战备作会议总结,强调应以“统、融、精、实”四个关键词作为中国教练员教育发展的着力方向。一是“统”。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搭建工作平台促进总局相关司局、项目中心(协会)与地方体育部门协同联动,形成育人合力。二是“融”。推动大学与学院融合、学科交叉融合,发挥好大学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优势。三是“精”。树立精品意识,打造精品师资团队,开发精品课程与精品案例,培育精品班次,提升教练员的综合素养,特别是科技与人文素养。四是“实”。立足现实需求,优先解决培训低效、资源分散等痛点,夯实基层教练员基础;以奥运备战、全民健身成果为“金”标准、“硬”指标,建立培训效果追踪机制,确保教育投入转化为实战能力。
本次会议是北京体育大学落实《体育强国建设纲要》《体育强国建设人才规划(2023—2035年)》的具体举措,也是总局教练员学院首次就教练员教育发展为主题组织战略研讨,必将对推动我国教练员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。